对于从事文案相关的工作的人来说,最怕的事情莫过于没有思路,无从下笔,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东西,却又被拒稿,打回去重写。遇到这种困境的时候,你会怎么做呢?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,为我们总结了这个方法,帮你提高文案的过稿率。
写文案,怕什么?
怕脑袋一片空白,不知道要写什么,半天敲不出一个字!更怕一发不可收拾,越写越多,想到哪写到哪,天马行空,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达成什么目的,甚至写完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什么。
最怕什么呢?
最怕一顿操作猛如虎,发给客户的时候,丢来一句:你到底要表达什么?你为什么要这样写啊?打回去重写!
我相信,绝大多数文案人是真的想要写好文案的,会绞尽脑汁、费尽心思的去写。但为什么每次换来的都是反复改稿改稿,别人总说差点意思?到底差在哪了?
原因有很多,但我遇见过很多文案人,问题真不是出在态度和用心,而是出在思维,太把文案当文字了。少了一步思考,少了一些逻辑,少了一点强聚焦。
我也经常会改稿,避免不了,但我有一个写文案的方法,用了这么些年还不错,确实经常能提高我的过稿率。这个小方法之前给大家分享过,近来又有很多新朋友问起,索性再分享下,能帮助到多少,各凭领悟了。
可能你的文采已经比我好10倍,但可能你的文案就还差这一步!方法也并不复杂,重点还是在思维。为方便大家理解,我把它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文案思路图谱。
这个是我在写一个活动推广文案的时候列的:
我写文案的时候,一般不会马上开写。都首先会思考文案的整体策略,为什么要写这篇文案,核心目的是什么?我该用什么方法怎么去写?然后解构到文案每个部分要完成什么小目标。
常常我会多做一步——就像上面这张图,我在写每个部分的时候,都会列好大提纲,然后会在旁边直接备注好要达成的目的包括大致写法。
目的很简单,就是保证我的文案聚焦,在清楚策略的前提下有的放矢,不偏不离,让自己明方向,让别人知所以。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思维动作,却让我当时的过稿率很高。
这背后有2个核心原因。
一、构建文案战略,让策略意图更清晰
我一直都认定,写文案一定要有战略思维,它绝不仅仅是表现层面的文字工作,更是对战略的呈现和目标的完成。
每篇文案都应该,也必须有一个文案策略在里面。写文案前,先思考清楚这次文案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策略,这是很多文案人缺失的。
首先,当然是摸清客户核心需求是什么,他希望你写出的文案达成什么目的,他们的整体策略是怎样的?
然后,基于这个核心目的以及对用户的洞察,规划好这篇文案的内核逻辑,怎么去切入、怎么去推进、每个部分要达到的目的等等。这就相当于一个灯塔,你写这篇文案的所有元素和逻辑,就要围绕这些规划去推进。
很多人写文案一看就很散,很难聚焦到目标上,读起来很顺很有感,但没什么效果,这就是缺乏文案的战略构建。在我看来,这是必须做的一步。
我之所以写文案时在每个部分备注要达成的目的和大致写法,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在这一部分我要干什么,有一个指引不至于写偏,让自己思路更清晰。
另外,在给客户看的时候,他们也能看到我每个部分的策略和推进逻辑,知道我并不是只在写文字,而是为他们写了一篇有目的有规划有逻辑的文案。
你还真别说,客户一看,本身就有很好的印象分,并觉得有用心和专业,更容易接洽。建议大家在开始写文案前,思维上可以多想想:
我文案的脉络是什么?准备如何层层推进到最终目的?
我整篇内容文案的逻辑结构是什么?是否能环环相扣?
我的每一段部分内容的目的是什么?对战略推动是否有帮助,还是可有可无?
在每一部分我准备用什么策略,为什么要这么写?
……
二、检验文案预期,让效果更显著
在写完文案之后,我相信任何一个文案人都会检查自己的文案,那应该怎么去检查呢?
当然不仅仅是错别字、重复表达等等这些东西,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好且实用的方法,能让你的文案效果性更强。
简单来讲,就是常识切换到用户视角,预估用户在看每一部分内容时的感受,看看是否能达到我们在每个部分备注的那个目的。千万别纯粹站在自己角度去检查预期,这本来就是你写的,会有很多理解陷阱,这些陷阱只有切换成用户视角才会暴露出来。
一句话:不断问自己,如果用户看到这会有什么反应,会不会达到你的预期目的?
我把文案每个部分要达成的目的写在旁边,也是为了在检查时更直观,更方便我不断问自己。或者你也可以找其他一些人看看,让他来感受一下是否能达到旁边备注的效果。
通过这样的检查逻辑,你就会发现每个部分文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,然后解决。在用户真正阅读时更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,因为问题你已经提前预判并解决了。
以上2点,就是我要在文案旁边标注目标及策略的核心原因。
总之,文案应该建立在策略之上,应该在一个强有力的逻辑中,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,而不单在文字中。别人更喜欢的应该是你的强策略、强逻辑。
文采是锦上添花,思维策略才是雪中送炭!请永远相信自己较过劲的文案会更好。